2025年7月1日,番禺图书馆四楼的「番禺人文馆」在万众期待中开启试运营。这座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文化殿堂,以“最广府,阅番禺”为核心理念,成为解码岭南文化基因的崭新地标。馆内珍藏的万余册典籍,从千年族谱到孤本医书,从青铜铭拓到城市档案,静待读者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。
步入馆内,城市客厅是最先映入眼帘的亮点。岭南画派陈永锵先生的《体直色正木棉雄》陈列于此,不定期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,让艺术与人文在此碰撞交融。特藏书柜堪称知识宝库,其中《广州大典》收录120位番禺籍作者的380种文献,堪称广州历史文化研究的“百科全书”;《清代稿抄本》《容庚藏帖》等珍稀典籍,更是带着历史的温度,静静诉说往昔故事。族谱专柜则是寻根者的“藏宝阁”,163种族谱、283册资料,记录着一个个家族的迁徙兴衰,延续着代代相传的记忆。
展示区同样精彩纷呈,2345册民国至清代古籍,是时光留下的珍贵印记。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《翁山诗外》,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;吴驭周先生的古医书,更是医学研究的珍贵实物。海洋文化专柜、名人藏书专柜等,从不同角度展现番禺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而番禺地方文献资料区,就像一部鲜活的“编年史册”,涵盖政治、经济、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,是了解番禺的“金钥匙”。
从泛黄的《清代稿钞本》到智能书架的光标闪烁,从木棉画作的炽烈丹青到族谱上的墨迹斑斑——番禺人文馆以典籍为舟,载着市民驶向文化认同的深港。这里不仅是文献仓库,更是一座城的集体记忆解码器。当读者在竹简造型的建筑中翻开百年前族谱,历史不再是抽象符号,而成为可触摸的生命经验。